3D打印行业发展前景如何?全球多国都在尝试加大力度支持3D打印技术,但是美国仍是全球3D打印市场最大的国家。美国的3D打印规模占全球比重40.4%,其次是德国,中国排名全球第三。在三个国家中,中国是起步最晚的,但是起步虽晚进步神速。短短几年的时间,中国抓紧自主创新和研发,目前3D打印技术虽然和国外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差距正在不断的缩小。和其他的科技项目不同,中国的3D打印市场目前并不大。随着国内3D打印市场应用程度不断深化,在各种不同的领域中,都出现了3D打印技术的身影。例如航空航天汽车、船舶、核工业、模具等等。
自1986年3D打印技术概念及“设计引导制造”理念提出,经过30多年的技术迭代与产业化,3D打印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医疗器械、建筑、汽车、能源、珠宝设计等领域。2013年至2020年,全球3D打印产值增长近4.2倍,到2020年达到126亿美元。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3D打印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3D打印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3D建模工具和原材料。其中,3D建模工具包括3D建模软件、3D建模扫描仪和3D模型数据平台。与此相对应,聚集在产业链上游的企业包括三维软件开发商以及耗材生产商等。
2020年估计的全球3D打印市场规模平均值为126亿美元,同比增长21%,自2014年以来保持约25%复合增长率,其中包含了3D打印设备、软件、材料和服务的收入,但不包括企业内部在增材制造领域的投资。在2021至2026年,包括中研普华在内的全球各大机构预测的平均增速将维持在20%复合年均增长率,在2026年达到372亿美元。
3D打印产业发展至今,已经逐渐成长为可以满足工业生产、实现制造业转型的重点产业。3D打印技术衍生的设计、软件、材料、数字制造等新的产业链,正在逐步优化传统制造,构建全新的制造生态。不过,在行业快速成长的同时,我国3D打印技术与人才建设的短板成为产业更上层楼的重要阻碍,解决人才培养问题,成为行业发展的当务之急。目前,国内3D打印技术主要"拥抱"家电及电子消费品、模具检测、医疗及牙科正畸、文化创意及文物修复、汽车及其他交通工具、航空航天等产业。
3D打印材料是3D打印技术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在某种程度上,材料的发展决定着3D打印能否有更广泛的应用。目前,3D打印材料主要包括工程塑料、光敏树脂、橡胶类材料、金属材料和陶瓷材料等,除此之外,彩色石膏材料、人造骨粉、细胞生物原料以及砂糖等食品材料也在3D打印领域得到了应用。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8年中国3D打印行业发展前景及投资风险预测分析报告》显示:
3D打印所用的这些原材料都是专门针对3D打印设备和工艺而研发的,与普通的塑料、石膏、树脂等有所区别,其形态一般有粉末状、丝状、层片状、液体状等。通常,根据打印设备的类型及操作条件的不同,所使用的粉末状3D打印材料的粒径为1~100μm不等,而为了使粉末保持良好的流动性,一般要求粉末要具有高球形度。
3D打印机又称三维打印机(3DP),是一种累积制造技术,即快速成形技术的一种机器,它是一种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特殊蜡材、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打印一层层的粘合材料来制造三维的物体。3D打印机的原理是把数据和原料放进3D打印机中,机器会按照程序把产品一层层造出来。
3D打印机与传统打印机最大的区别在于它使用的“墨水”是实实在在的原材料,堆叠薄层的形式有多种多样,可用于打印的介质种类多样,从繁多的塑料到金属、陶瓷以及橡胶类物质。
从成立时间来看,我国85%的3D打印相关企业注册于5年内,3D打印市场正处于上升期,应用落地越来越广泛。数据显示,2010-2020年,我国3D打印相关企业年注册量呈上涨趋势。从专利申请数量来看,国内的3D打印相关企业专利申请总量近2.5万件,且自2015年开始申请量呈现高速增长的趋势。其中,实用新型所占比重最大,达47%,其次是发明专利占43%。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2021年我国3D打印领域共发生21起融资事件,总融资额超25亿元人民币,从融资轮次上看,主要以A轮和B轮为主,从应用领域上看,设备占比37%最多,生物医疗、软件较多。
3D打印市场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预计未来十年,全球3D打印产业将仍处于高速增长期,而中国在不断突破技术壁垒的过程中,产业持续增长,进入大规模产业化时期。在航空航天、汽车、航海、核工业以及医疗器械领域对金属3D打印的需求旺盛,应用端呈现快速扩展趋势。未来,3D打印技术的应用已经从简单的概念模型向功能部件直接制造方向发展。
中研普华利用多种独创的信息处理技术,对市场海量的数据进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传递,为客户提供一揽子信息解决方案和咨询服务,最大限度地降低客户投资风险与经营成本,把握投资机遇,提高企业竞争力。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专业分析请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2023-2028年中国3D打印行业发展前景及投资风险预测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