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走日字,象飞田,车走直路,炮翻山。”象棋,是民间最普遍的娱乐活动之一。
(资料图)
5月8日,在象棋发源地黄河之畔的荥阳市广武镇桃花峪社区,一家名为棋之源的象棋文化陈列馆落成并正式对外开放。馆内陈列了198件与象棋有关的藏品,令棋迷们大饱眼福,啧啧称赞。
这是郑州首家以象棋为主题的民间陈列馆,它的开馆,让人们的视线再次聚焦于中国传统“六艺”之一——象棋。
楚河汉界,鸿沟分天下
沿着河南省会城市郑州西行20多公里,便是中州名镇,河南省荥阳市广武镇。
广武镇依山傍水,旁边的广武山属太行山的余脉,当地人称为邙山,黄河从山脚下流过,一条数十丈宽的峡谷截断东西,这就是当年楚汉相争、中分天下的鸿沟。
传说公元前205年至公元前202年,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以荥阳为主战场,展开了长达4年的攻伐激战,并以荥阳北边的鸿沟为界,中分天下,成为中国历史长河中最为精彩的片段之一。
据《史记》记载:“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 “楚河汉界”的历史就这样诞生。作为“楚河汉界”的鸿沟,也至今保留在了荥阳这座“东方名郡”。鸿沟宽约800米,深约200米,现在的鸿沟两边还有当年两军对垒的城址,东边是霸王城,西边是汉王城。
与此同时,鸿沟也留在了中国象棋的棋盘上,成就了荥阳“中国象棋之都”的美誉。从象棋棋盘上看,楚河汉界两边分别是九条直线,五条横线。九,在数字上为最大,五,在数字中处于中间位置。竖九横五组成了“九五之尊”,它代表至高至大,代表了皇位。两边摆上棋子,形成红黑对峙,再现了楚汉争夺天下的历史面貌。
棋史千年,“江湖地位”不可撼
战马嘶鸣,气壮山河。传说故事总免不了带有戏剧色彩、文学修饰,但无可置疑的是,中国象棋历史深远,至今已千年。
象棋一词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楚辞·招魂》中就对其形制以及玩乐方法作过专门记载。西汉刘向《说苑·善说》亦记载,雍门子周以琴见孟尝君说:“足下千乘之君也……燕则斗象棋而舞郑女。”意即劝孟,不妨也像“燕”国一样,斗象棋观歌舞,逍遥一二。这说明在战国时代“象棋”已经成为一项很常见的活动。
隋唐时期,象棋活动稳步开展。唐中期,象戏进一步向现代制象棋靠拢,规则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到了宋代,中国象棋基本定型,除了因火药的发明增加“炮”之外,还增加了“士”“象”,以符合时人的趣味。明代,象棋技术水平和技术理论的发展己经开始趋向精细化,专业棋手和业余爱好者不再仅满足于排局构思巧妙和杀法精彩的层面。
清代是中国象棋发展的全盛时期,名家辈出、名谱众多。有关象棋著作有《梅花泉》《韬元机略》《心武残篇》等。其中王再越著《梅花谱》因战例丰富、变化精微而著称,开创了迄今三百余年“马炮争雄”的历史篇章,是中国象棋史上一部带有划时代意义的棋谱。
不仅如此,象棋著名的四大排局“七星聚会、野马操田、千里独行、蚯蚓降龙”也是在清代完成的。这四个排局各具特色,围绕车、马、炮、兵相互配合而展开,迄今为止仍然是公认的难度最高、最为复杂的棋局。
至此,经过封建社会的更迭洗礼,象棋作为“六艺”的一种,确立了它特有的“江湖地位”。
“无名小卒”,过河后为何横着走
象棋的特点是采用兵战形式,也就是一种模拟战争的游戏,因此从象棋中也可窥见中国兵制的历史。
就拿象棋中地位最低,力量最小的军种——卒来说,为何“卒”过河前每次只能前进一格,过河后却大杀四方、无所顾忌呢?
在象棋中,过河前的卒每次只能前进一格,且不能后退,不能像车、马、炮那样横行天下。这是因为在冷兵器时代,通讯技术手段极为落后,古代军队的战术主要靠阵型实现。指挥员通过各种乐器和各色旗帜来传达命令,小兵们不能逞匹夫之勇,盲目冲锋,正所谓“擂鼓进军,鸣金收兵”,步兵的行动要听主帅的命令。
象棋中的卒在过河之前还不能横走,这是因为在古代军队中,要保证阵型不乱,就必须要维持严格的纪律。在过河之前,即与敌人隔河相望之时,步兵的注意力必须在前面,不能左顾右盼。等步兵过了河与敌人短兵相接时,才可以有左右移动的空间,大杀四方。在宋朝之前的象棋中,过河卒子甚至还能像“士”那样斜着走。
所以不要小看卒,到了残局阶段,往往是谁的卒多,谁就能取胜。
小小的棋盘上,楚河汉界分立,红黑两方暗暗较劲,看似简单,但风云叱咤,变化无穷,也折射着人生、世事与国运。千年间,诞生了一代代的象棋圣手,将这门技艺从小道推至国粹。
时至今日,象棋早已成为国家体育行政部门正式批准的78项体育运动项目之一,每年都会举办各类比赛,并且已经建立了亚洲和世界组织,在日本、菲律宾还成立了中国象棋协会。这一古老的东方游戏正在走向世界。
统筹:梁冰 编辑:许怡童 版权声明本稿件为独家原创,版权为郑州报业集团有限公司(正观新闻)所有,转载或者引用请注明来源及作者,如有违反,依法保留追究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