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斯奎特(Jean-Michel Basquiat)
(资料图)
巴斯奎特又名巴斯奇亚, 30年前 巴斯奎特 (Jean-Michel Basquiat)永远离开了人世,30年后,这位传奇艺术家的《战士》在苏富比拍卖中一槌定音,以2.8亿港元的成交价,成为亚洲拍卖史上最高价的西方艺术品。《战士》创作于1982年,画中主角怒目圆睁,仿佛浑身插满了细长铁钉,如摇滚巨星大卫·鲍伊(David Bowie)所说,它迸发出“纯粹欢欣而混乱的气息”。
《战士》,1982年,2.8亿港元成交价
01
出生街头,一跃成为艺术宠儿
尚·米歇尔· 巴斯奎特
巴斯奎特 这位生于街头,起初以涂鸦闯荡曼哈顿SOHO区,后又获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赏识的天才少年,是如何一跃成为当代艺术宠儿的呢?他以三个关键词诠释了自己的标志性风格:王、英雄主义、街头。他笔下的创作充满激昂而混杂的矛盾性,从中我们可见难以磨灭的黑人血统与种族议题,关于“英雄主义”的流行文化语汇,乃至时尚、街头艺术等多种领域的融合。
让·米歇尔· 巴斯奎特 Jean-Michel Basquiat(1960年12月22日-1988年8月12日),他出生在布鲁克林,纽约,是马蒂尔德和杰拉德·巴斯奇亚的第一个孩子。他的母亲马蒂尔德是波多黎各人,父亲杰拉德·巴斯奇亚则是海地人,并曾担任海地的内政部长。巴斯奇亚也因此说了一口流利的法语、西班牙语、英语,并偶尔阅读象征诗、神话、历史与医疗文书,特别是各种语言的《格雷氏解剖学》。幼年时, 巴斯奎特 即表现了对艺术的天份,并在母亲和老师的鼓励下学习作画、参加美术相关的活动。1968年9月,8岁的 巴斯奎特 遭遇严重车祸,在接受手术期间,妈妈送给他一本《格雷式解剖学》,奠定他开启艺术之门的契机。人骨透视、人体结构成为他创作中尤为常见的元素。
他的母亲患了精神病,引起家变。他的父母分开的这一年,他和他的的姐妹们跟了他们的父亲,家搬到了布鲁克林的Boerum山住了五年。1974年,有迁往波多黎各的圣胡安 。两年后,他们返回纽约市。15岁那年,巴斯奇亚离家出走,睡在华盛顿广场公园的长椅上,被逮捕并在一个星期内返回到他的父亲身边。
巴斯奎特 在10年级时退学,他的父亲把他从家中赶出,之后他和朋友住在布鲁克林。在那期间,他靠卖T恤和自制明信片谋生 。他还曾在曼哈顿西百老汇的优衣库工作。1977年,17岁的 巴斯奎特 和他的朋友埃尔·狄亚兹开始到下曼哈顿区的贫民窟玩涂鸦艺术,在当地的建筑物上喷上别脚的签名“SAMO”,和一些简洁的句子,像是“‘SAMO’是条免责条款”等等。1978年12月,Village Voice周报登了一篇关于这些文字的报道。后来, 巴斯奎特 在苏活区建筑物的墙上写上“SAMO IS DEAD”,结束了关于SAMO的计划。
走出校园的Basquiat与朋友一起徜徉在曼哈顿街头,睡在Thompkins广场公园的纸板箱中,整天在格林威治村的华盛顿广场闲逛并且开始吸毒。从未受过专业教育的他,完全依靠着天赋和少年意气开始了在这个城市表面的乱涂乱画。这个疯狂的街头艺术家得到了来自秘密组织的喝彩。
《无题(头骨)》,1981年
和很多其他80年代的艺术家的作品一样,Basquiat的作品是对70年代统治艺术界的极少主义的反驳。在那些著名的艺术家如马蒂斯和毕加索所建立起来的传统中,Basquiat是最后几位仍然在此传统中进行创作的艺术家之一。这些艺术家从非传统的资源中寻求出路,如非洲艺术、儿童绘画、从未受过专业训练的人以及那些精神异常的人所创制的绘画,从而使他们自己的绘画具有更强的表现主义风格。
他那具有爆炸性的新艺术——反传统与污秽的艺术,惊醒了沉睡中的在美国占主导地位的白人艺术。在不到八年的时间里,巴斯奎特的艺术取得了可与欧美主流艺术——概念艺术与极少主义艺术并驾齐驱的骄人业绩。面对欧洲人对巴斯奎特艺术几近疯狂的热爱,美国人不得不重新审视巴斯奎特,改变对他的艺术的原有认识,首次将一个黑人艺术家视为最有发展潜力的少数民族艺术家。
《无题》,1982年,2.02亿港元成交
他创作于1982年的《无题》使他迅速在国际上占据一席之地,画面中依稀可辨的黑人英雄既是他对自我身份的观照,又是从混沌中亟待成形的意涵。 正如他本人所言:“我将文字抹去,以便让你们更能看见它们:越是扭曲隐晦,你就会越想解读它。” 今年五月,这幅作品于佳士得亚洲二十及二十一世纪艺术晚间拍卖上,以2.02亿港元落槌。
02
大胆想象 玩转不同领域文化符号
《既然如此》,1983年,9310.5万美元成交
不拘小节的生命体验,使 巴斯奎特 得以大胆运用想象力玩转跨越不同领域的文化符号,从非洲面具、达芬奇的解剖画乃至卡通形象、诗歌、爵士乐。从个体到集体,他的艺术既是个人精神的外化,也是关于某个群体许多故事、一个时代的缩影。巴斯奇亚创作于1983年的“骷髅头骨”系列之一——《既然如此》,今年5月在纽约佳士得21世纪艺术晚拍中以9310.5万美元成交。
《纽约时报》杂志1985年二月号封面
《无题》,1960-1988年, 2.8亿港元成交
1985年,他所创作的《无题》登上当年《纽约时报》杂志二月号封面,以之为背景, 巴斯奎特 单脚踩在倒下的红色椅子上,手执画笔,与他所身着的西装仿佛格格不入,然而也正显示他不拘一格的创作路向。画中有许多熟悉的“身影”:堂吉诃德般的骑士精神,刚果部落的原始塑像等。这幅作品今年6月18日在苏富比与周杰伦合作的晚拍上以2.8亿港元成交。
《无题》局部与《堂吉诃德》书籍封面对比
《无题》局部与19-20世纪左右刚果男性塑像对比
《对战美第奇》,1960-1988年, 5082万美元成交
《对战美第奇》则是巴斯奇亚从个人身份认同另辟蹊径的一次出发,对抗权威。美第奇家族本是西方艺术赞助系统的代表。身上流淌海地及波多黎各血液的巴斯奇亚在这幅作品中将自己类比“贵族”,打破种族艺术家不被欧洲主流艺术“权力话语”所接受的现实。这幅画作今年5月于纽约苏富比晚拍中以5082万美元成交。
03
与波普大师安迪·沃霍尔亦师亦友
基斯·哈林、安迪·沃霍尔和巴斯奇亚在位于百老汇860号的沃霍尔工作室,1984年4月23日
安迪·沃霍尔和 巴斯奎特 在位于百老汇860号的沃霍尔工作室创作《Problems》,1984年3月27日
Basquiat放浪形骸的天性,从那时就已经展现,在每个彻夜不归的夜晚,他泡在曼哈顿中心的Mudd俱乐部或是57 俱乐部,和那里的音乐家、艺术家和歌手待在一起,这其中就包括麦当娜、B-52s组合等等。为了生计,Basquiat出售各类用拼贴技法制作的明信片和T恤衫。在SoHo区的一家餐馆里,波普艺术的教父——安迪·沃霍买了一张他手绘的明信片。这成了两位美国当代艺术界标志性人物友谊与合作的开始。他们亦师亦友,更密切合作出惊人的作品。如沃霍尔的工作室助理罗尼·卡托尼所言:“他们是共生的关系……巴斯奇亚再次令沃霍尔变得叛逆。”
1981年,安迪·沃霍邀请Basquiat参加了名为“纽约/新浪潮”的展览,次年这位艺术的街头流浪儿正式走进主流艺术圈。1982年是Basquiat辉煌的一年,在纽约Annina Noisei美术馆举办了他的第一次个展,当时艺术界甚少有黑人抛头露面,22岁的Basquiat声名鹊起可谓一个奇迹。
巴斯奎特 与安迪·沃荷在纽约Area夜店,1984年。照片:© Ben Buchanan / Bridgeman Images
巴斯奎特 &安迪·沃霍尔,《无题》,1984
04
艺术影响时尚设计
巴斯奎特的作品中充满了愤怒、疯狂的形象,他的作品是繁杂、喧闹甚至野蛮与高超技艺的混合物。 而当下,时尚界则将他的艺术注入一种拥有更广泛受众的艺术产品时装中。 在1981年的邪典电影《Downtown 81》中,尚·米榭· 巴斯奎特 以他极具个人特色的装扮穿越纽约各个街头——一头扎成一束的脏辫、一件肥大的大衣、外露的红色衬衫领子,间或从衣袋里掏出一罐喷漆在墙上创作涂鸦。
这位少年得志的新表现主义艺术家的画里充斥着各种各样的艺术历史、文化元素,从 Cy Twombly 的抽象涂鸦到他成长的布鲁克林区的嘻哈文化。他的服装也是如此,凭灵感博采众长。1996年的 巴斯奎特 传记电影《Basquiat》(中文名:轻狂岁月)的服装设计师 John Dunn 曾这样描述这位艺术家的着装风格:复古与嘻哈、学院、宗教灵感的碰撞。
Adidas T恤搭配800美元的欧洲西服
巴斯奎特 极具个性的风格也影响了不少设计师、造型师,其中,川久保玲还让他在 Comme des Garçons 1987 春夏大秀上走T台。他当时穿的两套特大号西服若是穿在其他人身上或许会显得有些滑稽,但穿在 巴斯奎特 身上却有一种恰到好处的优雅。
他用他的新方式给艺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而当下,时尚界则将他的艺术注入一种拥有更广泛受众的艺术产品——时装中。巴斯奎特那具有爆发力的杰作我们可以在时装大师Valentino 2006年秋冬的系列中看到。设计师用印花和钉珠片这两种经典的手法来表现画家的作品,将抽象艺术与华服设计天衣无缝地结合在一起。要将这样触目惊心的画作如此直接地穿在身上,也许是需要些许勇气,更多是要具备同样大胆的艺术家般的叛逆气质才行。
安迪·沃霍逝世后的一年,在一次用药过量后,Jean-Michel Basquiat死在了自己家中。他的一生,是典型的美国式非主流英雄史。它启示着我们,如果你一无所有,但想拥有一切,这没有错。而在你得到一切之后呢,是攻是守,是平静还是挥霍,这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流星般的生命、传奇的故事加上黑人特质,令 巴斯奎特 成为当今最受追捧的艺术家之一。虽然仅仅在艺术界活跃了十多年,但他非凡的影响力,一定还会影响更多的人。
巴斯奎特 《MP》,1984年
压克力 复印本 拼贴于画布
巴斯奎特 《无题》,1982年
蜡笔 纸本
巴斯奎特 《无题(肥皂)》
成交价:13,184,000 美元
巴斯奎特 《无题》
成交价:1.1亿美元
巴斯奎特 《La Hara》
成交价:3496万美元
巴斯奎特 《瘾君子》
成交价:4884万美元
巴斯奎特 《无题》
成交价:5728万美元
巴斯奎特 《甜蜜爆破》
1984-1985年作
巴斯奎特 《双人像》
1982年作
巴斯奎特 《无题》
1982年作
巴斯奎特 《污迹(迈克尔·斯图尔特之死)》
1983年作
巴斯奎特 《古代科学家》
1984 年作
巴斯奎特 涂鸦
1978年作
end
喜欢 请戳一戳 在看注:图文来自网络,仅为交流分享,侵删。
投稿邮箱:wxmeishu@foxmail.com
美术史知识大全艺术内容推广计划 :
如果你是 艺术家 ?
欢迎通过图文让美术史君的粉丝们认识你!
如果你是 艺术爱好者 ?
欢迎分享你的艺术趣闻与观点、见解!
如果你是 艺术机构 ?
欢迎分享你们的展讯和推荐的艺 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