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孩子从母体里呱呱落地,都是纯正无邪的,就好像一张白纸,绘上什么,就是什么。
(资料图)
2、若在上面绘上最新最美的图案,他长大后,就会是美轮美奂的;若在上面漫不经心地胡乱涂抹,他长大以后,就会是劣迹斑斑的。
3、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别呢?关键就是教育。
4、 古人认为教育孩子的责任来自于“家教”和“师教”两个方面,所以,他们认为教育失败的原因也是两方面的:“养不教,父之过。
5、教不严,师之惰。
6、”明代学者陆思仪说:“教子工夫第一在齐家,第二在择师。
7、若不能齐家,则其子从孩提以来,爱憎颦笑,必有不能一轨于正者矣,虽有良师,化诲亦难。
8、”意思是说:如果家庭教育不好,即使有良师也是无能为力的。
9、清代学者张伯行也说:“教小儿不但是出就外傅谓之教,凡家庭之教最急。
10、”“出就外傅”指出门就读于老师。
11、“外傅”:古代教导学业的师傅,这里是泛指老师。
12、“家教”和“师教” 二者结合起来才是教育之最佳良方。
13、“内有贤父兄,外有贤师友,子弟犹有不得成材者,未之有也。
14、” “家教”即“家庭教育”,是父母或家中的长辈对孩子的教育。
15、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早期教育几乎全都应该是家长的责任,因此,家教是最基础的教育,常被叫做“扎根教育”。
16、没有良好家教的小孩子,即使学校教育再优秀,一生也难有大成,因为他没有良好的根基。
17、这好比已经被涂抹了许多印迹的纸,要想再在上面重新画出美丽的画儿,无疑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
18、 “孔子家儿不知骂,曾子家儿不知怒。
19、”这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名言,这种家风、门风,是其家庭氛围发生积极影响的结果;如果家庭氛围发生消极影响的话,将会出现相反的情况。
20、那么,家有败儿,谁之过?古人认为当然是“养不教,父之过”。
21、这里面的“父”就是单单指父亲,那么母亲的责任哪里去了?这是因为古代社会以男性为尊,女性读过书受过教育的很少,只能从事喂养孩子的事务,而教育孩子的职责大多落在父亲身上。
22、现在应该摒弃古人这种男尊女卑和父权思想的糟粕,将这里的“父”理解为“父辈的家长”,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父母”。
23、“养不教,父之过”这句话的现实含义应该是:不能教育好自己的子女,是做父母的过错。
24、 现代父母教子之过错有很多种,最突出的两种便是:其一,过分地溺爱孩子。
25、现在看来,很多孩子之所以养成了自由散漫的习惯,无规无矩的学习生活,其主要原因就是父母从小的溺爱。
26、其二,不重视孩子的道德修养教育。
27、现代父母过分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但缺乏对孩子道德修养的教育,所以,很多不应出现的不良习惯不断影响着孩子的成长。
28、 “师教”是老师对学生的教育,它也是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29、如果师教有问题、老师教育的方法不对,那是老师的失职,同样是大问题。
30、传统教育中的师,分为“经师”与“人师”两类。
31、传道的是“人师”,授业解惑的是“经师”,两类老师的职责不同,所以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32、“传道”就是教授做人之道;“授业解惑”就是传授见广识闻的知识,解答疑惑的问题。
33、“传道”在先,“授业解惑”在后,即先学做人后学做事。
34、学生不懂得如何做人,老师是不会授业的,“有余力则学文”,没有余力宁可不授业,也要先传道。
35、比较起来“人师”的作用比“经师”还要重要,所以,几千年来有一句古话是:“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36、老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肩负着教育学生做人的责任,老师的责任之大,可以想见。
37、 《三字经》的“教不严,师之惰”,这和现代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称职的老师”的观点是一致的。
38、对那些不称职的老师,人们常以“误人子弟”斥之。
39、古人认为,教书误人子弟,比庸医杀人的罪还重,会堕入19层地狱。
40、有这样一则故事:从前有一个庸医,看的病人都死了,被阎王判堕入了18层地狱。
41、他在那里又喊又哭又闹又跳:“我是好心,我的医术不行,我是误杀的,不是故意害人,不应该堕18层地狱。
42、”忽然下面传来一个人的声音:“老兄你不要跳了,灰尘都落到我身上。
43、”“难道底下还有19层吗?”“是!我在19层。
44、”“你是做什么的?”“我是教书的。
45、”可见,古人对失职老师的憎恶程度有多深! 人们常常感叹:为什么同一个家庭里出来的孩子,有的优秀,有的却低劣?为什么同一个老师教出来的学生,有的卓越,有的却平庸?其实,归根到底,原因只有一个,古人很早以前就告诉我们了:“养不教,父之过。
46、教不严,师之惰。
47、”也就是说,教育不是单方面家长的责任,也不是单方面老师的责任,而是双方共同的责任。
本文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有帮助。